顯示具有 系統管理-FreeB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系統管理-FreeB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-04-10

Pure-FTPd

# portmaster -yBD /usr/ports/ftp/pure-ftpd
# echo pureftpd_enable=\"YES\" >> /etc/rc.conf

依照自己需求勾選需要的選項,
一般會勾選 TLSUTF8LARGEFILE

2014-04-06

clang取代gcc

在FreeBSD 10.0開始,
系統就不再內建gcc compiler了,
取而代之的為clang

tmux

筆者自己認為tmux比screen還好用,
而且重點是tmux可以垂直切割視窗,
但screen目前似乎只有git版的才能達到。

.zshrc

zsh預設不會安裝在FreeBSD內,要自行安裝。
這邊分享一下我的設定檔: .zshrc

註:
這份檔案裡有ESC字元,無法直接複製貼上。
也有些字元是UTF-8特殊符號,也許不是每台電腦都可以正常顯示。

csh.cshrc

我習慣在新增使用者時,預設用tcsh。
放一個global的csh.cshrc/etc/下,讓每個使用者預設使用這個設定檔。
分享一下我的設定檔: csh.cshrc

vim 安裝

因為一開始的vim選單,
強制我們一定要選一個UI功能,(預設為GTK+)
所以似乎無法完全避免安裝X11。

FreeBSD 灌好後要做的事

這篇文章只是記錄筆者在灌好系統後,
習慣會做的一些事。
(安裝程式詳細部分請參考:FreeBSD 安裝程式)

2014-03-21

文件編碼轉換:使用 iconv

# 列出可用的文件編碼
% iconv -l
# 把 inputFile 的編碼轉換成 UTF-8 後寫入 outFile
% iconv -t UTF-8 inputFile >> outFile
# 查詢文件編碼:使用 file 指令
% file inputFile

查詢磁碟空間使用量

# 查詢檔案系統使用狀況
% df -h
# 查詢某位置已使用的空間 (-s選項,等同於-d 0)
% du -hs

2013-12-23

SSH 登入緩慢

登入緩慢,通常都是因為openSSH在做DNS的反向解析的關係,
只要做以下步驟即可:

# vim /etc/ssh/sshd_config
UseDNS no
# service sshd restart

UseDNS預設是 yes,把它改成 no 即可。

FAMP (FreeBSD + Apache + MySQL + PHP)

按照長輩的說法,
以 MySQL → Apache → PHP 的順序來安裝AMP比較不會有問題產生。

在 make install clean 後如何再增加該套件其它選項

以下文章轉錄自:黑手仔の網誌

2013-12-22

Apache suEXEC

參考官方說明文件:suEXEC Support

sudo

一般變成root的方式是用su指令,
若機器是由多人共同管理,則管理者都必須知道root密碼,
但讓太多人知道root密碼會有安全性上的疑慮。
這時就可以使用sudo這支程式,他可以想像成是「有限制的su」。


FreeBSD 安裝程式

1. 基本認識 (Packages vs Ports) 

Packages最像一般在windows裡灌的程式,他是事先編譯好的ports。
而Ports則是需要自行編譯source code。

portmaster

以下文章轉錄自: http://hsian-studio.blogspot.tw

FreeBSD 安裝

1. 取得 FreeBSD .iso安裝檔

ex: ISO-IMAGES/9.2/FreeBSD-9.2-RELEASE-i386-disc1.iso
一般都會下載.disc來安裝,而不是.dvd。
.dvd是把需要的東西全都安裝好了,可以直接燒成光碟;
而.disc在安裝時仍需透過網路下載必要檔案,但能保證是最新的。